自2011年年末,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放缓,中国货币人民币兑美元开始面临贬值压力。货币贬值将导致中国进口价格升高,进而影响消费支出和企业利润。尽管人民币贬值将促进中国的出口,但可能阻碍中国刺激国内消费和调整经济。
表 1 2010年1月 – 2012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情况
同比变动率
来源:欧睿信息摘自国家统计局/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(IMF)《国际金融统计》的数据。
备注:2012年8月之后为预测数据,每两周更新一次。
- 随着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放缓,自2011年年末,人民币停止多年升值的步伐。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1年上升4.9%,但在一年之后,截至2012年7月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6.36元人民币/1美元,比2011年12月降低1.0%;
- 尽管中国在国际压力下于2012年4月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日交易区间从0.5%放宽到1.0%,但人民币仍然出现下滑态势。长期以来,中国压低货币币值促进出口的举动,一直招致其贸易伙伴的非难;
- 诸多因素导致人民币面临走软压力。根据国家统计数据,全球经济低迷,中国的出口增长也随之放缓,中国经济增长自2012年第1季度的8.1%降至2012年第2季度的7.8%(按年化基准)。此外,自2012年以来,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加深推动了美元的升值。
影响
人民币走软态势将对消费者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:
- 人民币贬值将抬高面向中国消费者的进口商品价格。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中产阶级的壮大,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,如汽车、服装、鞋类及奢侈品的需求猛增。2006-2011年期间,中国的乘用车进口量翻了两番以上;
- 进口能源、原材料和机械的价格升高,将使得中国制造商投入成本上涨。2011年,中国进口总额为1.7万亿美元,比2006年(以美元计)增长120%。生产成本的上涨,国内制造商品(如电子产品和汽车)价格的也会随之增长,而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,这不仅会影响中国国内的消费者,还会波及全球范围的消费者;
- 经济增速放缓,连同人民币贬值将削弱中国消费者的信心。2012年6月,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从去年同期的108.1降至99.3;
- 价格的上涨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将影响中国的消费支出。由于经济增速放缓,2011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增长率已从2010年的11.4%降至7.6%(扣除物价因素);
表 2 2006-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实际增长率同比变动率
来源:欧睿国际摘自国家统计局/国际货币基金组织/欧盟统计局/经合组织/联合国的数据。
- 然而,人民币贬值将促进中国的出口,从而为出口行业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收入和利润。中国2011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.3%,但由于欧洲和美国需求疲弱,2012年初出口增长停滞不前。出口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主要角色,占中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.3%。
预期
- 随着欧元区危机的加深,各国中央银行和投资者将继续买入美元,从而在短期内拉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币值;
-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已出现贬值,但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,相对于其他货币来说,人民币贬值将保持较小规模。例如,2012年2–7月,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资本流入降低,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11.9%。预计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从2011年的9.2%降至2012年的8.2%,但仍跻身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行列;
- 中国人民银行还透露,在中国调整经济和迈向消费主导型增长的改革过程中,不会允许人民币出现大幅下滑。迄今为止,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,而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相对较小,2011年为39.7%,明显低于同年印度的56.5%和巴西的58.8%。